日本课程丨从平面到色彩 ,我们如何将“构成”进行到底?
发布时间:2023/12/18 09:25:11 阅读:3166 招生电话:180-2232-2278
众所周知,日本的设计一直是国际上的佼佼者,更有“设计大国”之称,被大众熟知的平面设计师也不胜枚举,例如田中一光、福田繁雄、龟仓雄策等等。
现代平面设计的三大构成体系: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也正是日本设计先驱水谷武彦先生对包豪斯现代设计知识的升级与整理,如今,这套体系已广泛运用在设计领域。
近期,在AIP深圳G11日本班的艺术与设计课堂上,温佳奇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探索,并在课程尾声举行了结课观摩与成果展示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2场观摩活动现场,去见证AIP学子的进步与成长,去感受AIP艺术教育的力量!
平面构成:走进点线面构造的世界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即将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形态的组合形式。
在课程开始,学生们在温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平面设计史,并对具有日式显著特色的日本蛇纹刺青进行了深度调研。
学生对纹样的调研
作者:钱思妤、邓茵思、许先诺
基于G10年级对平面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从设计所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出发,不断学习与探索美的规律。
日本班形式美法则小练习部分作品
在本次关于平面构成的学习中,同学们都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刘同学在课程中的创作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进步是显著的。
她不仅在练习中累积到了很多平面构成的相关经验,也尝试着跳脱出惯用材料的束缚。
“我在练习中尝试了脱胶颜料等从前没有使用过的材料,并在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后搭配使用,使作品有了提升。”
作者:刘采薇
在课程观摩环节,每一件优秀的构成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构造能力、让我感受到了日本班学子们的探索精神与无限的想象力。
同学们的部分作品展示
色彩构成:在果蔬中挖掘色彩
色彩构成是除素描之外,很多日本艺术类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惯用的审查方式,特别是对于想学习平面设计学科的同学们来说,色彩构成十分重要。
很多人会把日本的色彩构成与国内艺考的色彩混淆,其实它们是大相径庭的。国内的「色彩」主要考核静物画或者风景画。而日本的色彩构成的考核标准则是与设计息息相关。例如2023年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学科一般入试考题目为:以「节奏」为主题,配上「dance」的文字,完成一一幅色彩构成作品。
2023年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学科一般入试考
AIP深圳的色彩构成课程是继平面构成后,更具表现力的画面以及构图能力的课程。在学习中,同学们从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通过课程中的大量练习去感知色彩。
课堂上学生们的练习
如今,我们提取色彩的方式有很多,ps等工具可以一键吸色。但是在色彩构成的练习中,同学们需要用眼睛去感知色彩微妙的变化。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敏锐度,提升色彩表现能力?答案是:不断观察。
钱思妤创作的玉米,每一颗玉米粒都有不同的颜色
钱同学的创作思路:作品主要运用了平面构成中所学习到了的“对比与调和”以及“变化与统一”的结合。调和主要在立体与平面玉米的衔接方式 (线条勾线),变化在两个平面玉米与背景的透明片大小不同空间关系上(主要是相交关系.含重叠色片)与玉米之间的接触。颜色上主要用了邻近色与互补。
节选部分学生作品(钱思妤、刘采薇、许先诺)
在结课演讲中,同学们向老师与在场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每一幅作品的创作思路。
同学们将自己的创作过程以演讲的形式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带领同学和老师理解感受自己作品的内涵。
老师和同学们也认真地聆听学子们的讲述,并根据学生的作品及现场表现等给出了最中肯的评价与鼓励。
在AIP,艺术设计教学部的教师们在 AIP 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负责设计,研究与实施 AIP 艺术设计相关的所有课程。导师们会与学生共同清晰的规划出3年的成长目标和大学的升学目标,导师们每年都会通过富有挑战的学习内容,一对一的辅导与关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技能和多维的综合能力。
此后的AIP日本班课程中,继续将“构成”进行到底,我们将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去深挖学生们的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升学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色彩构成课程的学生作品正在教学楼2楼开放展厅进行公开展示,大家前来观摩。
授课导师介绍
AIP广州校区
艺术与设计教学部——温佳奇
毕业于日本多摩美术⼤学,作品曾参加第57回神奈川县美术展、第47回全国⼤学版画展、 「后浪」2023广州雕塑大展、第46回东京五美术⼤学联合卒業・修了制作展等国内外大型艺术展览。
作品曾荣获日本多摩美術⼤学2023年度优秀毕业作品、「后浪」2023广州雕塑大展 创新奖。作品「年輪 II・黒」被日本私人藏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