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术资讯 > 正文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发布时间:2020/05/27 15:51:31 阅读:4654 招生电话:400-999-3700

  在那不远的过去,一封简简单单贴上了邮票的信件,被我们远远的盼望着,当它安全的到达我们手中时,却不知它经历了多少的颠簸和时间的流转。我们送回小心翼翼的保存每一封来信和邮票,这两者承载的是浓浓的思念。现在,我们来欣赏艺术家高云创作的邮票作品,温柔而熟悉的回忆从时空隧道中缱绻而来.

  一、邮票的前世与今生

  1840年,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上面印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因为这一枚邮票是黑色的,所以有“黑便士”之称。英国发行邮票后,西方各国纷纷效尤。二十年之中,就有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邮票。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诞生于1878年7月下旬,由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操办,一套三枚,面值分别为5银、3分银和1分银。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中国第一套邮票

  邮票是由国家发行的一种邮资凭证,也是国家的名片。它的方寸空间所涉及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它浓缩了发行国的历史进程,彰显了发行国独特的文化,反映出发行国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等。邮票虽小,文化底蕴却深厚十足,它既能反映历史风潮的变换,也能呈现当下的流行审美。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京剧生角 (六枚)》之二 40mm×30mm 2007
  邮票按性质可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和特别发行邮票四大类。最初,邮票中的图案多为国家重要历史人物,或是当地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后来,随着邮票的普及应用,它的图案设计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邮票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邮票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感的物品,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了解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的大事和各个领域点点滴滴的变化。如今,书信往来逐渐被互联网所取代,然而邮票的魅力却未随岁月的变迁而减少。一枚邮票、一枚邮戳、一枚首日封,不单单承载着通讯的功能,而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与记录。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古代文学家·四》节选之曹雪芹 30mm×50mm 2015
  二、“戴着镣铐”跳出最美的舞蹈

  1985年,邵柏林先生担任邮票总设计师,为提升邮票的艺术质量,展示中国艺术品格,他做了一项改革,将一直由邮票设计局内部轮流设计邮票的工作,引进了社会竞争机制,每个邮票选题推出三套设计案,邮票设计局拿出一套设计案,社会上征集两套方案,最后请专家组投票。这一改革极大地提高了邮票的艺术质量,也提高了社会的关注度。高云幸运地成为邮票设计改革的首批试水者,他的第一套邮票《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便由此发行。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节选之一
  邮票是一种受到很多限制的、规矩很多的美术创作。
  首先,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要能代表国家的水平。其次,它是服务大众的实用艺术,要能“让外行有热闹好看,让内行有门道可瞧”。所以,邮票设计不仅要求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又要求兼顾雅俗共赏和史实精准,需做到“专家满意,群众鼓掌,集邮者着迷”。正因如此,邮票设计难上加难,被称为 “戴着镣铐跳舞”。
  即使如此,高云依旧创作出了既有一流的艺术水准,也符合史实和科学,又满足了大众审美的经典之作。
  三十多年间,高云创作邮票多达九套,既有著名人物题材《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中国古代文学家》,也有表现民间故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张骞》,更有呈现文化艺术的《宋词》《诗经》《儒林外史》和《京剧生角》。其中的四套获得国内外邮票的重要奖项,其设计发行、获奖的数量之多,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后被聘任为全国三位特邀邮票设计家之一(还有黄永玉、范增)。
  三、一枚邮票的“诞生”
  邮票的创作过程十分考验艺术家的艺术水准,高云说:“首先是要理解选题,对选题要吃透,创作之前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案头工作必不可少。其次,要选择与这个内容相吻合的,最为恰当的艺术表现语言。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表现语言,古典题材就不能画得太现代,人物题材画得很小就不太合适。第三,要尊重邮票本身的规则。邮票票面很小,所以不能画得太细太多太复杂,否则缩小了什么也看不见。第四,要尊重阅读者的习惯,邮票是服务大众的实用艺术,要尊重集邮者审美的需求和爱好。”

  《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是高云创作设计的首套邮票,一经发行便获得了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最佳邮票奖。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 (三枚)》 57.75mm×31mm×3 1987 获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最佳邮票奖

  在邮票设计之初,艺术家需要根据既定的主题结合邮票票名、铭记、面值和图案四个元素确定构图,高云反复尝试了横竖版式的各种构图后,最终确定了“文上图下”的竖式构图,并开始构思单枚邮票具体的画面构成。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确定构图

  高云考虑到,徐霞客作为旅行家和地理学家,需长途跋涉进行地质考察,所以他先后设定了三个场景,分别为穿越华南山林、踏遍延绵青山以及登高远眺。因登高远眺在空间上表现更为丰富,且人物与场景比例也更为和谐,因此成为了高云的最终选择。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构想画面

  除了场景构思外,人物造型也是邮票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在最终发行的邮票中,徐霞客身着明代典型的宽松衣袍,左腿裤脚微微提起,露出方便跋涉山岭的绑腿,而在展出的第三组手稿中不难发现,最终的人物体态相较于手稿更为轻减,裤脚提起的幅度也做出了调整。那么,高云是依据什么确定了最终的人物形象呢?首先,他考虑到了大众认知以及审美需要,再者徐霞客作为地理学家进行地质考察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人物形象既要匹配历史身份又要符合审美认知。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人物造型

  在完成以上重要环节后,艺术家需反复将画稿进行等比例缩小,不断调整画面中的细节,直到将原稿缩小到六分之一,以达到邮票印制发行的规定尺寸。而在缩小过程中,线条粗细和色彩浓淡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反复缩小,调整试验,正是为了确保最终发行的邮票从色彩线条还原到人物场景刻画依然精细完整。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等比缩小、反复修改

  在定稿前,艺术家还需绘制色稿,以确保单幅画面色彩构成和整套票面间色彩关系的和谐。高云考虑再三,最终以朱衣、白衣、蓝衣三色服装标示出不同的季节,并与周遭的环境形成呼应。除此之外,他还在整套邮票的构图上做了特殊的设定,自左至右分别以立像、坐像、远行像,呈梯度式构图。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绘制色稿

  通常到此环节,艺术家的邮票设计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接下来进行的便是正式的创作绘制了。待艺术家创作完毕并评审通过后,具体排版则由国家邮政局的设计部门负责了。但高云为了确定邮票最终发行的效果,还是进行了排版试验。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排版试验
  最后,《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邮票不仅赢得专家的一致好评,更是让高云受到集邮爱好者们火热的追捧。那一段时间,高云每天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求签名、求回信,有时候还有邮迷从上海、温州等地赶到南京,直接前往高云的家,索要签名。

  高云再次设计邮票时,已是《纪念徐霞客诞生四百周年》邮票发行17年后的事。2003年,他的第二套邮票《梁山伯与祝英台》发行。此套邮票的发行地竞争很激烈,高云拒绝了外省以十万元邀请出席首发仪式的诱惑,按省委宣传部要求出席了在宜兴举行的发行仪式。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梁山伯与祝英台 (五枚)》 40mm×30mm×5 2003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它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向往幸福、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绚丽画卷。高云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因为中国第一部色彩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而广为传播的,故而他以越剧剧情为蓝本进行设计,在创作上他也十分注意对越剧人物的揣摩。因此,《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中的“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伤别”“化蝶双飞”被高云表现得多情而浪漫。

  本套邮票为“民间传说”系列邮票的第三组。高云采用了年画常用的构线平涂的方法,造型则借鉴越剧造型,同时吸收了明代木刻插图和越剧的造型语言;着色则尽可能将现代色彩的明快与传统的古色古香相融合;服饰道具也刻意模糊历史背景;画面构成上,相应地减弱写实成分,增加些传说色彩。《梁山伯与祝英台》邮票发行后,再次受到广泛好评。

品味小小邮票之中的历史积淀

《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日封
  四、提笔忘字的年代,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在流行写信的那个年代,邮票是浓浓乡愁的寄托,是青春岁月里温暖的陪伴。在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中,邮票亦是曾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藏品之一。它只有一块标准键盘的1/40, 一部手机大小的1/7, 但就是这12平方厘米,穿越千年时空,跨越天地苍穹,将数之不尽的传说、人物、历史、风俗、文化凝结在了一起。我们透过那一方小小的画面,看到了无数鲜活的故事。
  而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手写被各种输入法取代,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提笔忘字成了家常便饭。我们几乎已经没有寄信的需求了,邮票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的后代只能走进邮票博物馆才能一睹邮票的风采。而彼时白发苍苍的我们,会指着那一张小小的邮票对后代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曾经是靠这个小东西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