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和设计创新会给艺术带来什么改变
发布时间:2020/05/26 14:06:06 阅读:3292 招生电话:180-2232-2278
既然创意是基础,如何在基础上开出花来成为国外众多顶尖艺术院校近些年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过程反复曲折,但是各个院校都心照不宣的朝着艺术与科学的方向探索前进。
一、2011年,89岁高龄的吴冠中先生在中国香港拍卖了自己的水墨代表作《万里江山图》。
随即,吴冠中先生将拍卖所得的1275余万港元全部捐给清华大学,设立了“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重点奖励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的人才,鼓励青年学生在培养艺术思维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科学思维,探索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可能性。
早在2001年前,清华美院就举办了第一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来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而这场盛会的发起者正是艺术届泰斗吴冠中先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两人分别代表着华人世界艺术与科学的高峰,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发展怀着赤子之心。
从“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每年的获奖作品来看,也确实涌现出很多科学与艺术交融的优秀作品,但遗憾的是,国内再也找不出第二所院校像清华美院一样早早的就开始探索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二、相较于只有少数国内院校把科学带进艺术设计,国外大刀阔斧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将环保和可持续作为艺术设计发展的大方向,想尽办法用科学降解一切。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在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中常被提及,近些年生物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环保与可持续开始更多的被运用到服装设计和面料设计,所以我们看到国外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开发研究新的环保和可降解面料用于服装设计,这种环保可持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1.生物种植可降解材料
2.再生利用难降解材料
生物种植所做的内容大概就是对生物废料进行可持续种植再生;针对动物保护等伦理问题进行替代品的种植研究;将种植材料发展为可重复利用、可再生、可降解的新型纺织品。
UAL时尚创业与创新课程的学生 Irene-Marie Seelig 发明了一种利用生长在遍布伦敦的碳中性的蘑菇提取物制作而成的新面料,这种蘑菇可以在再可循环的锯屑里培育生长,所制成的新面料可降解、可再生、并且抗菌,完美的实现了仿麂皮织物的效果,可以作为皮革的替代品。
在环保和可持续方向取得如此成绩的 Irene-Marie Seelig也因此获得2017年伦敦市长企业家比赛亚军,得到伦敦市长Sadiq Khan的接见。
这种可降解材料的研究不是只停留科研阶段,其实很多都已投入市场,应用在你我身边。著名的快时尚品牌H&M在2015年就开设了全球变革大奖,用粮食作物收割后的剩余物制作可持续生物纺织面料进行服装设计生产,咖啡品牌星巴克也在宣布计划在2020年前将在全部门店停止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吸管,使用可降解的替代吸管。
奢侈品牌一直是可持续和环保概念践行的先锋,奢侈品牌Prada就在今年推出了re-nylon活动,将海洋中那些不可降解垃圾进行回收,然后做成新材料“ECONYL”,利用新的材料“ECONYL”设计成衣服,实现另一种方式的“降解”。
2015年,设计师Oksana Anilionyte 因为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将生物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进行融合,设计出了会呼吸的衣服,具有很好的防腐性和透气性而名声大噪,她设计的衣服能够贴合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我深刻体会到物质材料如何改变时尚,并且让时尚与人类更加紧密结合”,接受BAZAAR采访时她说道。
这类生物项目比赛之中,BioDesign Challenge辐射影响最广,吸引了包括CCA、CalArts、FIT、艾米丽卡尔艺术设计学院等一众顶尖艺术院校和哈佛、哥大、宾大等等一系列顶尖综合大学的学生参加。
2019年获奖作品“Enzer”,来自RMIT学生,是一种可以安装在洗衣机上的过滤器,利用酶的分泌物来降解洗衣机内的微塑料垃圾颗粒。
四、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进入垃圾分类强制阶段,总会有人问:上海为什么这么着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2017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约为2.15亿吨,2018年在2.26亿吨左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35.7%,远低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水平,即便是西方国家,也依然饱受垃圾处理的困扰,所以上海才如此急于实行强制垃圾分类,不过上海只是一个开端,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将开始不同程度的垃圾分类处理。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用科学降解一切不再是一种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