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试图从艺术的角度探索N+1维的现实
发布时间:2020/05/21 11:07:32 阅读:2455 招生电话:180-2232-2278
1979年出生于波兰的阿丽佳曾就读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及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柏林。其创作自成体系,通过对现实、价值、时间和空间的反复考量,以及对相关概念的建构,试图探索我们所经验的现实之外的另一种现实存在。
作为同代人中最为活跃的艺术家之一,阿丽佳在近十余年间引起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群展“我是谁 WHO AM I”中,一组名为《移位槽(树)》的作品即是来自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在这组装置中,柯维德以铜为材料模拟树的形态,呈现了铜铸树枝和在铜制树干上生出的根,并将其系统化地分为八个部分,扰乱了该物质的自身逻辑及自然秩序,以此探讨有关自然与生长的议题。
WeltenLinie
柯维德的艺术创作涵盖了摄影、影像、雕塑、装置等多种形式。其早期以摄影及影像为形式的作品多以光为主题,试图以不具触感的光触发真切的感知。随后对时间的探讨成为其装置艺术的开端。2007-2008年间,柯维德创作了一系列名为“钟表”(Watch)的装置作品,以此隐喻时间的流逝及不可见。在作品《没有昨天的一天》(The Day without Yesterday)中,艺术家借用了物理学理论,以科技手段建构了一个十一维的现实。而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屋顶花园的项目作品“ParaPivot I”和“ParaPivot II”则以其一贯理性、精简的手法呈现了一个抽象化的“太阳系”,以此提示宇宙秩序的神秘莫测及人类自身所处位置的不稳定性与未知性。
ParaPivot I & ParaPivot II
不难发现,多元的材料与极简的形式构成了柯维德充满野心的作品的重要外在标志。正如艺术家所谈到的那样:“我在创作作品时通常会采用非常简单的表达方式,因为当我使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时,比如镜子、金子和煤,如果我表达得太多,这会变得很危险。你必须用简单的方式去‘做’作品,而不是‘谈论’作品。很多材料都有象征的意味在里面,因此,必须要简化形式,让作品看起来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