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艺术资讯 > 正文

AIP艺术心理融合课——未来设计师的同理心修炼

发布时间:2022/04/24 10:34:02 阅读:1504 招生电话:180-2232-2278

  “同理心模式”设计的缘起


  1979年,帕特里夏▪穆尔在纽约知名的公司雷蒙德·罗维担任产品设计师,这家公司曾设计出可口可乐的曲线瓶身,以及醒目的壳牌标识。


  她是该公司唯一的女性设计师。


  在一次针对新型电冰箱进行设计讨论时,穆尔问道:“我们为什么不能设计一种让有关节炎的人也能轻易打开的门?”


  她的上司很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不为那些人设计”。


  穆尔被上司的偏见和歧视激怒,决定进行一个实验。


  而她的做法成为20世纪最激进的同理心实验之一——亲身体验85岁老太太是什么样子。


  “我不止想装成85岁的人的样子,我想真正投入其中,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事情。”


  化妆师让她的外形彻底变成一个老太太。此外,她带上厚重的眼镜来模糊视线,戴上耳塞让自己听不清楚,在身上绑上支架,用绷带缠住,形成驼背的样子。


  她还在手臂和腿上绑上夹板,让自己的手脚无法弯曲,穿上高低不一样的鞋子,迫使自己不得不使用拐

AIP艺术心理融合课


  穆尔使用这个装扮,从1979年到1982年间,亲身造访北美100多座城市,从乘坐地铁,挤公交车,到进入百货公司的厚重门板、使用开罐器以及打开电冰箱的门。


  这个“同理心”实验,让穆尔从自身的体验和领悟出发,设计了一系列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创新商品。


  她的设计,包括装上橡胶把手的削皮器和其他厨房用品,现在已存在于每个家庭中。


  她也被称为“大众通用”设计师,她设计的产品让5-85岁的人都能使用。


  穆尔奉行的“同理心模式”,启发了一整个时代的设计师。



  同理心:AIP国际艺术高中学子的修行


  AIP国际艺术高中以艺术设计为落脚点,为培养未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师提供生长的土壤。在本学期的“人体空间需求”专业课上,创新尝试加入心理元素,希望打造一门跨学科的艺术设计课程。


  与过去着重关注肢体残疾群体不同,本学期的“人体空间需求”课将课题拓展到心理疾病的范畴,并鼓励学生选择该类主题。


  课程的设计与穆尔的行为实验非常相似,学生通过调研后设计一个装置,让自己能够设身处地体验该群体,以获得更感性的认知,从而进行符合该群体需求的空间设计或改造。


  虽然,心理疾病与躯体残疾相比,更难通过单一装置充分体验,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便仅仅了解该群体的某些症状反应,也是一种“同理心”的修炼。


  例如,同学小C选择“双相情感障碍”的课题,对于为什么要选这个疾病,她回答:“我想选现在年轻人受影响比较多的心理疾病,像抑郁症大众的认识比较多,但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的了解还比较少。我之前对这个疾病有一点了解,所以希望更深入认识它。”


  很多人觉得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大喜大悲,或者情绪大起大落,但实则不然。


  小C在查看了许多资料后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和情绪的大喜大悲有着很大的区别。


  “普通人会因为某件特定的事情引起情绪的起落,而双相情感障碍可能没有具体的原因就会出现持续的情绪波动,属于心境上的,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即便是停留在认知层面的认识,在面对弱势群体时,也会比对一无所知的人多一分理解。


  “假如我身边有这么一个朋友,外人看来非常情绪化,但经过这次课程,我可以对这些症状有初步的判断,例如抑郁和躁狂发作的时长以及周期性的交替出现。”


  小C的收获,正是讲述双相情感障碍的电影《一念无明》希望观众获得的信息:


  “伤害往往来自不了解,无知造成日常的邪恶。”



  同理心—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正题


  掌握最前沿的设计软件、了解最新的设计理论或者拥有最天马行空的设计思路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设计师。拥有极强同理心是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底层素养。


  “人体空间需求”的课程为学生如何在创作和设计过程中运用同理心打开了一扇启发的窗户。


  同理心的运用,无论在学业上还是人际交往上,都能让人获得丰厚的收获。


  因此,心理健康活动月持续推出的活动,如心理电影之夜,都是拓宽同学们对弱势群体的了解,尤其是存在心理疾病的群体。


  “人体空间需求”后续的课程会安排学生制作一个体验装置,究竟怎样的一个装置能让人体验心理疾病呢?


  一个怎样的装置能让人对心理疾病群体的需求有更多的认识?AIP的同学们通过体验会设计出一个怎样的空间来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


  后续跟踪报道敬请期待。


  AIP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门为AIP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中心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积极健康地度过学业生涯。


  为此,希望在面临心理健康风险时,AIP学生能够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此外,若家长察觉学生存在异常,亦可主动联系班主任或心理健康中心咨询师寻求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