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冉,建筑设计
金斯顿大学
作品一:《川 flow》
这是一个校园改造项目,我的改造对象是学校8号楼一层的天花板和外面的棚子。正如它的名字flow,经过一些调研和材料试验,我提取了很多流线型的元素并用于改造。透过模型不同的开口向内看,能看到层叠的结构和向远处延伸的曲线。比起原本平平的天花板,我觉得这样会有趣很多,由于天花板弧度和高度的不同,不同的人处于这个空间内不同位置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处于高度较低的地方,有人可能会觉得有安全感,有人可能会觉得有压迫感;相反的,有人可能会觉得舒适,有人可能会觉得太过空旷,所以这是一个要进到内部才能有切实感受的空间。同时,这样的流线型还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它能告知第一次来到这个空间的人们应该往什么方向走。
外部的棚子虽然本身没有弧度,但是有一个弧形的走势,这种形态更利于排水。这样的设计更符合一所艺术学校灵动的氛围。
作品二:Lost and Found
这是一个小组课题,名为“Lost and Found”。看完电影《Her》后我们分小组选取电影片段结合自己的想法拍摄了视频。根据我们小组的视频片段,我选择词语“分裂”进行扩展,最后得到了“暴力”这个词。结合当今的一些社会现象,每天都有很多人或重或轻得遭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暴力,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身心得以放松的“避难所”。
进行了一些关于避难所的调研后,我提取了埃贡席勒画中的人体曲线根据不同的曲线做了很多小样来模拟不同的空间,没有棱角的墙体感觉更柔和,人们能从中获得安全感。我还结合了大棚和温室的形态,用拱形和比较软的半透明材料做了一些小样的顶,这样的线条能让人觉得舒适且放松。最后这会是一个内部圆滑的空间,希望能像我的初衷一样,身处这个空间的人们都能放松自己,且获得安全感。同时,避难所可以连接到其他几位组员设计的通道、教堂以及救助站,这样便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快速移动到不同的地方。